生产,而他也会做出更多的发明。
洛盈已经知道了交换的事情。她不知道皮埃尔知道不知道。她从没有问过他,而他也默契地从来没有提。她有时候会假想如果是他、而不是她去了地球会怎么样,他和现在有什么不同,她又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假想是没有结果的,一旦命运在某一时刻分岔,就永远没有退回再试验的机会。
她又一次问自己地球对自己的影响究竟在哪里。这已经是她第一百次发问,但不清楚是不是最后一次。地球给了她太多困扰,但也给她太多欢乐的记忆。她不知道该相信哪一边,但她也获得一种理解双方差异的愿望与能力。她一直在之间摇摆,这让她对二者都能同情。她从前为此困惑不已,然而今天她却觉得这是可以坦然接受的地方。她从未清晰地想过这件事,但今天她觉得这就是命运。
也许这就是命运,她想,被某一个偶然改变,再走向属于自己的必然。
她向皮埃尔打了个招呼,站起身,向前方走去。汉斯和路迪正站在灵堂的前端,向前来献花的人致意,组织现场秩序。路迪忙碌地照顾方方面面,显得干练而有职业素养,汉斯则一动不动地站在中央,只向每一个献花的人欠身致以感谢的问候。汉斯已经卸任总督,路迪则是新工程刚刚上任的工程分项指挥之一。两个人的气息感觉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肃穆沉静的寂寥,一个是掌控一切的勃发。
洛盈慢慢走到爷爷跟前,仰起头,轻声说:“爷爷,我决定了。”
“嗯?”汉斯等着她继续。
“我想和您一起上玛厄斯。”
“你想好了?”
“我想好了。”
洛盈不知道这样的决定将会面对怎样的一生,但是她觉得这是目前她最愿意接受的未来。汉斯决定接替加西亚,到玛厄斯上终老一生,洛盈决定跟随爷爷。一方面是因为她想做爷爷晚年身边最亲近的陪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她想要沟通火星与地球。如果能相互沟通,也许一些冲突也就能化解,安卡的死也就不是白费了。很多时候为了阻止最后关键性的一刻,也许必须阻止之前一系列无名的事情。她已经见过了巴别。所有的差异也许能进入另一座高塔,在那里星球和星球也没有分别。
她要回到玛厄斯,回到卡戎,在冥河的渡船上,与死者共生。
火星正在进入一种热情高涨的建设阶段,但是洛盈不想参与。火星的绝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改天换地的宏大工程上,可此时的洛盈开始更关心一个人的、脆弱单薄的命运。她不是为了什么样的伟大而选择玛厄斯,她是为了自己。当她清楚地看到自己一步一步走入由命运决定的命运时,她在那承担的勇气中第一次找到一种平静和坦然。
是结束也是开始
洪水日将成为历史的转折。过去的一切冲刷干净,留恋的目光冻结成雕像,生命的方舟载满重生的力量。
当洪水降下,所有歌声都出现暂时的中止,人们在不同角落紧盯屏幕,用不同姿态仰望苍穹。
天空寂然无声,某个看不见的角落里,某颗流离失所的星星又失去了一半的躯体。环绕火星的轨道上,一块泥土与冰的混合物飞速运行,像一柄巨大的火炬,在聚变发动机的推动下散发出隐形的光芒,从母体上脱落,向一片陌生的土壤坠落,在环绕很多圈之后将直指一片山谷的中央。
与此同时,天空中一片薄薄的帆板正在悄无声息地打开,伸展铺延,精确而轻巧地调整着迎接太阳的姿态。它像一只眼睛,与地上的眼睛目光相对,它让阳光倾泻而下,光柱笼罩忙碌的人群。远古的坑洞中机械井然,无人的房间铺满山岩,水轮机整装待发,上上下下的升降机奏响沉默的音符。
在这样井然有序的忙碌中,拉克总督在议事厅发表演说。这是他作为新就任的火星总督发表上任后的第一次重大事件演说。议事厅空无一人。他的目光越过花纹繁复的地板,越过祖先雕像,投向敞开的大门无尽的远方。他知道他的面孔将被转播到每个房间,映射在每个窗口。他能感到此时的重要,但他很久不曾如此平静。
“今天,请容许我首先纪念四位我们都很熟悉的火星的功臣。他们也是今天的功臣。如果没有他们,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这伟大的时刻。
“首先,第一位是朗宁。他曾在几十年的时间里,牵起了火星与谷神星连接的纽带,并且伴随他们一起流浪到太阳系外的星空。现在他已经去世,而谷神星正在朝向比邻星的路上奋勇前行。我要向他以及他们致以一颗星球的敬意。没有他们深厚的勇气,就没有我们今日的生存。
“第二位要纪念的是加西亚,他一直担任玛厄斯的船长和地球的使节,是他的努力让我们获得了谈判的机会和必要的技术,这一次最核心的水利合闸技术也是由他带来。现在他已经长眠,不能享受我们的新居,但我要向他致以一颗星球的敬意,没有人比他更接近我们界限的前沿。
“第三位是加勒满。是他设计并指导建设了我们目前的房屋,也就是我们即将舍弃的城市建筑。他一生致力于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系统。他因肺癌晚期,久治不愈,七天前去世于萨利罗第一医院。尽管我们即将离开他的设计,但我要向他致以一颗星球的敬意,火星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文明开始于他的城市。
“而最后一位是我们所有人最熟悉也最敬爱的汉斯·斯隆。他是我们前一任和前前任总督,领导整个火星十年之久。从年轻的时候,他就不遗余力地飞行,建设城市。到了晚年,他又果敢而沉着地主持了谷神捕捉方案和洪水降临方案的定夺,最终确定了现在的结果。他的大公无私、视野开阔和行为耿直是我们所有这些年繁荣稳定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这一次能迈出这历史性步伐的重要推动。他现在正在玛厄斯上接替加西亚与地球谈判。请允许我向他致以一颗星球的敬意,他将一生献给火星,火星也会将一生献给他。”
此时此刻,路迪在控制室中抬起头,悬挂的屏幕中映出拉克的面容,吉儿在他身边,轻轻拉住他的手,他不动声色地将手抽出,注意力没在她身上,思考了一阵,又把注意投回到控制屏上的数据。吉儿红了脸,想跺着脚撒娇却最终没有。皮埃尔从门口经过,停了片刻,眼神伤感,然后又向前走去。
纤妮娅在水池边抬起头,水草缠绕她温柔的手指,模拟的湖光山色陈列在身旁,像她的心情轻轻地悠荡。在她身旁,索林轻轻搂着她的腰,与她并肩坐着。他们一边听着拉克的演说,一边一起给玛厄斯上的洛盈写邮件。纤妮娅有时抬起头,看着索林笑笑,眉眼的凌厉少了很多,幸福的笑容让眼神温柔。
瑞尼在书架间抬起头,看着墙上的拉克,拉克也注视着他的眼睛。一阵音乐声响起,书页哗啦啦翻动,他望向门口,看到珍妮特暖阳般的微笑。她向他打了招呼,但没有说什么,瑞尼也没说什么,一股共同的风雨过后尘埃落定的沉和连接了他们的友谊。
胡安在第四基地的训练场抬起头,看拉克讲话时露出的面无表情的深沉。拉克不是能够支持胡安的人,他的风格胡安比谁都了解,对此他不甘心,但无可奈何。他想了想,并没有气馁或退缩,仍然继续挥手指挥阅兵的开始。无论如何,在改天换地的工程中,没有任何人能否认飞行系统始终的领袖核心。他仍然身强力壮,有整个系统的支持,未来有得是发挥的时机。
拉克停了一会儿,空荡荡的大厅阳光敞亮,他注视着空气,仿佛看到了人影逡巡。八根洁白的立柱带着希腊式的骄傲,带着人类从古至今的梦想与忧愁,高昂耸立。拉克曾经无数次到过这里,坐在台下参加各种大小会议,站在台上发表无数演说,包括决定少年们留学的那场最重要的辩论,可是站在主席台上作为总督发表长达一小时的讲话,对他而言还是第一次。因此,他没有一次像这次一样从容,能够将议事厅每个细节一览无余,铭记在心。
“我们和我们的星球一起进化。从人类踏足的第一天,这片土地就是我们生存的依据。我们种出衣食住行,抛出机器和各种气体。从今天起,这种相互关系将更加紧密。我们将减慢岩石风化,增加空气厚度,提升地面温度,改善土壤质量,而我们的星球将给我们孕育生命的可能,给我们自由呼吸的可能。从今天起,我们将不再是孤独的物种,我们将和星球一起进化。
“我们可以懒惰,但不可以对我们的星球撒谎。
“前任总督汉斯·斯隆曾经向我转述过一句加勒满的话,今天我想转述给每一个人。我想,在这个时机,没有哪句话比这一句更合适:天空不言,大地见证我们的诚实。”
此时,土色火炬接近了地表,反向发动机开始工作喷气,将速度缓缓降低。人们看得到明亮的光轮,平稳而不迟缓地向山峰接近。它将投入一片高地,引起一次不算猛烈的撞击,冻水融化,顺山谷流向远方的陨石坑底,形成瀑布,形成河,形成湖。
在地球上的个别角落,此时此刻也有同样的画面映在屏幕中,只是画面一扫而过,作为财经新闻的余兴节目,调节人们疲惫的神经。一两个身影抬头仰望,在喧哗的人群中幻想着另一个世界上演的神话。火星的故事永远是神话,即使是真的也是神话。
地球上的伊格也坐在自己的卧室,看着自己的个人电脑,心潮澎湃。一颗火一样的星球在画面里燃烧,一颗水一样的小石头环绕在一旁。他一想到自己曾经亲身踏足那颗星球,就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梦幻之感和自豪之情。
太空中,玛厄斯沉稳漂浮,一如往昔。
洛盈和汉斯都在飞船尾部的失重球舱,只有这个角度正面朝向火星。洛盈一个人躺在球舱里,漂浮在空旷的中央,身上的衣服没有质感,衣角轻飘飘地浮在空中,头发像长而柔软的飘带,随着身体摇摆左右荡漾。她最终还是回到了这里,纯粹的欢乐与动感的地方,美好的集体回忆,全宇宙唯一的不变的依托。她仰着头看着舱顶,穹幕上映出火红的大地和拉克伯伯的脸。球舱边的栏杆旁,汉斯装扮整齐,盛装站立,以军礼面对穹顶的屏幕。洛盈看着爷爷,她觉得爷爷今天很英俊,皱纹像雕刻的刀痕,白发飘扬。她觉得爷爷从来没像今天这样英俊。
玛厄斯在向地球驶去,此时空荡的扇形区域将很快再装满货物。墙上的照片已经又换了一轮,依然是每日洁净如新,只是换了另一位擦拭的老人。
此时,拉克已经进行到讲话的最后一段了,他的声音凝重,目光如火焰在水底燃烧。他仿佛看到了每一张注视他的面孔,他们都在对他说话,而他也对他们每一个人说话。
“作为尘埃的凝聚,人类的躯体如转瞬的烟花。然而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记着全宇宙的历史,我们的每一次举手投足,也已是亿万年天空和海洋的烙印。我们今天的行动将被天空记录,我们的灵魂将写入土壤。
“天空不言,大地见证我们的诚实!”
阳光中,大洪水从天而降。
一个故事结束了,另一段历史刚刚开始。没有人知道未来会怎样,每个人都看着天空,辽阔的土地一片寂然。
后记:少年往事,致德沃夏克第九
终于见到这本书出版了,在心里如同尘埃落定。这本书初稿在2007年写好,后来推翻重写,在2009年第二次写完。到了今天,又过了两年多,心里的感觉早已经过大起大落,已经从最初的紧张化为平静无波澜。看着化为铅字的书稿,就像自然醒的睡梦,摇一摇头,就忘了梦里的悲喜。
这本书在最初设想的时候,没有想太多。想要写的是一群少年的故事:在儿时的环境和少年时巨大变迁的环境之间徘徊的故事。关于自身的故事。没有其他的野心,也缺少惊人的风格,只有这一种试图表达的信念,一切由此而来,所有的其他细节都是衍生品。这一群少年无依无凭,没有让他们信得过的现成的模式,也没有目力所及的值得皈依的其他模式,只有凭着自己无限摸索的困惑,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游走,在前生的记忆与现实间游走。他们很容易什么都不信,却很不容易相信什么。
最初落笔的时候,很多事情只是简单假设,没有想到它们和现实的紧密关系。直到今年看到风靡的智能机,看到欧洲的海盗党,看到占领华尔街的镜头,心里有一丝意想不到的感觉,新闻滑过,感觉驻留在心里。另有一些重要的事情,是豌豆公主床下的豌豆。
这本书属于年轻的日子。重新看起来,这本书里有很多地方有过于直白得发涩的地方,就是那些相互辩论的言语。日常生活中的人几乎不会这样对话。即使换到一个外太空会减少不适感,但不适感仍然会有。这是属于那一段写作时期的特有的语言,对于太多事想要辩论,和朋友辩论,想要谈论那些大的词语。修改的时候将它们保留下来,尽管能看到其中的缺点,却仍然想让它们留在那里。因为它们如此年轻。以后应该再也不会这样写了,它们就和那段岁月一样留在风里的火星。
09年的稿子是三部,篇幅相仿,因为出版计划的变更,变成分开出版。第一部增加了两三万字的篇幅,后两部精简得简短了一些。《流浪玛厄斯》因而显得有些冗长。这是外在现状对作品的改变,多少有偶然性。但这并不影响整体的结构,它们仍然是一体的故事,从一开头就是。每一个句子都是向着结尾行进的箭头,没有结尾,就没有开端。看得到结局的生命是书中人和我们最大的差异。
书里引了我最爱的两本书,《风沙星辰》和《西西弗斯的神话》,希望算是一种致敬。那些句子曾经是我的力量,这一次也因为小说而将自己的时光写进去。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frothenewworld)也是小说的重要来源,我甚至想将“自新世界”当做小说的名字。在06年的一个夜晚,我在一座陌生的桥上,手里提着两袋从超市买的食物,因为耳机里的第四乐章,我停了下来,面对桥下清透的铺满月光的河面,站了很久,在那里看到了平原上飞翔的画面,在我头脑中久久不息,那也就是小说的缘起。我很想在扉页上写上致德沃夏克第九。只是觉得太装,怕人反感,遂作罢。写在后记里,是为了记下曾经的激动。很多时候,写作所需要的,只是最初的一个画面,一个触点。
最后,再次感谢新星出版社的支持,谢谢责编心弈和储盟,谢谢我的家人,谢谢所有曾支持我的最亲爱的朋友。
201111
下部 流浪玛厄斯
星之舞
引子
有这样一群少年,在一个世界出生,在另一个世界长大。
他们出生的世界是规则严明的大厦,长大的世界是散乱芜杂的花园;一个世界是肃穆宏伟的蓝图,另一个世界是享乐放荡的狂欢。两个世界在他们生命中一前一后到来,不征求意见,也不考虑感受,只在命运的链条上依次降临,以不可阻挡的冷静席卷他们的一生。
大厦中建起的,花园中被打碎;狂欢里忘记的,蓝图还记得。只在大厦里生活的,没有那破灭;只在狂欢里生活的,没有那幻景。只有经历了两个世界的转换的少年,才能在一夜间看到暴雨将至,远景消失,荒地里生出大片奇诡的花。
他们因此沉默,接受各方指责。
这是怎样的一群少年,为何走入了这样的命运?这恐怕是需要理清两百年庞杂往事才能回答的问题。他们自己说不清,别人也说不清。他们可能是几千年流放者历史中最年少的一群,在不了解命运的年纪被抛入命运,在对另一个世界还茫然无知的时候就被另一个世界裹挟。他们的流放从家园开始,历史的方向他们无从选择。
故事的开始是这群少年归家的时刻。身的远行在那一刻结束,心的流放却要从那一刻开始。
这是最后的乌托邦瓦解的故事。
船
船将靠岸,灯火要熄了。
船在深空中摆荡,如黑暗中的一滴水,缓缓流入弧形的枢纽。船很旧了,散发出暗淡的银光,仿佛一枚被时间侵蚀的徽章,留下了纹理,模糊了峥嵘。船在黑暗中显得微小,在真空里显得孤单。船和太阳、火星连成一条线,太阳在远端,火星在近前,船走在中间,航路笔直,就像一柄剑,剑刃消隐在前方的黑暗中。黑暗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船就像一滴银色的水,微弱地发光。
船很孤独。它在寂静中一点点靠岸。
船叫玛厄斯,是火星与地球之间唯一的联络。
在船诞生之前,这条航线曾经来往喧嚣。船没有见过,那是它前生的记忆。它并不知道,在它出生前一百年,它所在的位置曾被运输船占据,往来穿梭,如河水奔涌,在尘沙里降落。那是二十一世纪后期,人们终于突破了重力、大气层和心理的三重防线,忐忑不安或得意扬扬,马不停蹄地将各种物资运向遥远的梦想星球。竞争从近地太空延伸至火星表面,来自不同国度的士官穿着不同颜色的制服,说着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开发计划中完成不同的国家任务。那时的运输船很笨重,灰绿色的铁皮包裹,就像金属制成的大象,步伐缓慢而步调坚忍,一艘接一艘地到达,在腾起的赤黄铯沙尘中敞开舱门,倾倒机械、卸载食物、送出满舱g情的头脑。
船大概不知道,在它出生前七十年,政治化的运输舰船逐渐被商人们的开发船取代。火星基地建了三十年,商人的触角像杰克的豆荚,一寸一寸终于升入了天空,杰克得以登天,带着账单和步步为营的计划,在尘沙中东张西望。最初的经营是实体买卖,商人与政客联盟,获取火星土地经营权、资源交易权、太空产品开发权,用动人的词句将两颗星球相互兜售。然后经营开始转向知识本身,和地球上发生的历史性转变相同,只是将两百年的过程压缩进二十年实现,无形资产开始变成交易主导,商人攫取科学的大脑,在基地与基地间建立虚拟的屏障。那时的夜空航船,曾被酒宴和合同占满,华丽的旋转餐厅,试图复制地球大厦的翻版。
船同样不知道的是,在它出生前四十年,这条航道开始出现了战斗的飞艇。因为种种原因,火星独立战争爆发开来,基地之间的探险家和工程师组成了联盟,对地球的管辖者发起了联合抵抗,他们用宇航和勘探技术对抗金钱与权力政治。那时的航道上曾架起相连的战舰,如同锁链,抵御侵袭,曾如海潮般浩大澎湃,又如海潮般退无声息。小巧而迅捷的飞艇从远方赶来,带着被背叛的愤怒越过星空,冷静而又狂野,投下炸弹,让血光在尘沙里无声绽放。
这些往事船都不知道。在它出生那年,战争已结束了十年,一切都烟消云散整整十年了。夜空恢复以往的寂静,航道上不再有任何身影。黑暗冲刷了一切,它在黑暗中诞生。它由消散的金属碎片凝聚而成,孤身面对星海,在两颗星球间往来,在曾经络绎不绝的商道和炮火连天的征途中独自往来。
船走得无声无息。夜空中不再有交错的行者。它像一颗孤独的银色水滴,穿过距离,穿过真空,穿过看不见的冰凉壁垒,穿过两个世界无人提起的层层往昔。
船已出生三十年,磨损的外壳刻满了时光的痕迹。
船的内部是一座迷宫。除了船长,没人弄得清它真正的结构。
船体庞大,楼梯左右穿梭,房间林立,走廊盘曲错杂。船内有许多间仓储大厅,像一座又一座颓唐的宫殿,气势恢弘,器物堆积,廊柱环绕,角落里却写满无人问津的寂寥。走廊是宫殿间细长的通道,串起居室和宴会厅,起伏交错,如同狄更斯小说中错综复杂的情节,来回穿梭。船不分上下,地板是巨大滚筒的侧壁,人靠离心力行走,金属立柱向心辐辏。雕刻立柱,印花地板,墙上挂着老式的镜子,天花板有绘画,这是船向时间的致敬,是纪念。纪念曾经有过一个时代,人类与人类还不曾分离。
这一次,船搭载了三支队伍,一支是五十人的地球代表团,一支是五十人的火星代表团,还有一支是二十人的少年学生团。
代表团是为了展览会,双向展览。当首届火星博览会在地球顺利结束,首届地球博览会即将在火星正式召开。双方搭载了各式奇异的货物,向地球展示火星,向火星展示地球,让两边的人类重新确认对方的存在。在漫长的隔绝之后,这是双方的第一次全面接触。
学生团的团员是一群十八岁的孩子,结束了在地球五年的生活,返程归家,团的名字叫水星,取自火星与地球之外的另一颗星球,据说那星球的守护神是墨丘利,神话中的信使。
战争结束四十年,船航行了三十年。在地球与火星之间,它是唯一的联络。
船见证过几次谈判,几场交易,几项契约,几回不欢而散的冲突,除此之外,它没见过更多的东西。很长时间它都处于闲置状态,巨大的船舱空空如也,房间没有乘客,仓储室没有货品,宴会厅没有鼓乐齐鸣,驾驶舱没有任务。
船长和船长夫人都已白发苍苍。他们在船上工作了三十年,在船上生活,在船上老去。船是他们的家,是他们的生命与世界。
“一直没下去过吗?”
船长室外,一名漂亮的女孩儿小心翼翼地问。
“开始几年还下去,后来上了年岁,就下不去了。”
在她对面,船长夫人和气地微笑着回答。她一头卷曲的银发,嘴角有两道新月般的弧形,姿态优雅,如同一棵冬天的树。
“为什么?”
“适应不了重力来回变化。人年纪大了,骨头就不行了。”
“那怎么不退休呢?”
“加西亚不愿意。他想终老在船上。”
“船上有很多人吗?”
“有任务时,有二十多人。没有任务时,就我们两个。”
“那多久会有一次任务呢?”
“说不准。有时候四个月,有时候一年多。”
“这么久?那平时岂不是很寂寞?”
“没事。早已习惯了。”
女孩儿安静了片刻,长长的睫毛轻轻垂下,又轻轻抬起。
“爷爷常提起你们。他很想你们。”
“我们也很想你爷爷。加西亚的桌上长年放着他们四个人的照片,每天都看。回去向你爷爷问好。”
女孩儿笑了,笑容温柔却有点忧伤。
“艾莉奶奶,我以后一定还来看你们。”
她笑得温柔是因为喜欢面前的奶奶,笑得忧伤是知道自己大概很久都不会再来。
“好。”船长夫人也笑着,摸了摸她的长发,“你漂亮了,很像你妈妈。”
船长的小屋在船的最前方,紧邻驾驶控制室和平衡球舱。小屋在两条走廊连接处的拐角处,常人经过,不易察觉。小屋门前挂着一盏蓝色的球灯,照出方寸间青白的光亮,照在老人和女孩儿的头顶,如月光一般温柔。这是小屋和火星地面房屋唯一相同的装饰,每每经过门前,蓝光就照出家乡的记忆。门是白色玻璃材质,与两侧的白墙水|乳|交融,只有门上凸起的雕刻在不经意间提示出质的区别。雕刻是小小的银色飞船,昂首飞行,船尾挂着一串细小的铃铛。飞船下方有一行花体小字:艾莉、加西亚和玛厄斯。门静静地闭着,两侧的走廊长而清静,仿佛向纵深延展至无穷。
加西亚是船长的名字。他和女孩儿的爷爷是一生的战友。他们年轻的时候是同一个飞行中队的亲密战友,在战争里出生,在战争里一起闯荡过十几个年头。他们都是战后火星支柱式的人物,女孩儿的爷爷留在地面,船长登上天空。
战后的火星曾度过无比艰难的一段岁月,贫瘠的土壤、稀薄的空气、不充足的水源、危险的辐射,每一样都是致命的弱点,每一样都是他们必须每天面对的生存窘境。战前的开发始终有地球供给,大部分饮食来自飞船携带,就像还未降生的婴儿,没剪断与母体营养的连接。而战后的独立就如降生的阵痛,剪断脐带的婴儿,要学习自己行走。那段时期的火星最为艰难,总有些不得不向地球求取的东西,即便最聪明的大脑也无法凭空造出,比如动物,比如有益的细菌,比如石油里有机的大分子。缺少了它们,生存只是维持,终究难以繁盛。船长就是在那个时候登上了船。
那是战后的第十年,很多火星人并不赞成向地球乞求,但他坚持着,作为火星外交的第一次尝试,带着一丝决绝在地球的边缘孤军奋战。他比谁都明白地球的态度:战败的羞辱在此时化为仇恨和幸灾乐祸,可是他不能后退,一旦后退,新生的家园将永远发育不良。
船长的后半生与船拴在了一起,他生活在船上,向地球发信息,他坚持,他恳求,他威胁,他诱惑,他用火星的技术与地球交换,向地球求取生存的物资。他上船三十年,再也下不到地面上。他就是火星的外交部长。在他漫漫航行的三十年里,火星和地球有了第一笔交易,有了第一次相互派遣的人员往来,有了第一次展览会和第一批前去留学的孩子。加西亚就是船长,船长就是加西亚。他的身份和他的名字血肉一样缠绕在一起,无法再分开。艾莉、加西亚和玛厄斯,这是刻在门上唯一的字。
女孩儿和船长夫人寒暄了一阵,转身刚要离开,船长夫人忽然在身后叫住了她。
“对了,有一句话,加西亚想带给你爷爷。他刚才忘了说。”
“什么话?您说吧。”
“加西亚说:有时候,宝藏的争夺大于宝藏本身。”
女孩儿沉思了一下,似乎想问什么,但没有问出口。她知道船长的话必与外交有关,这样的大事,她不便多问。于是,她点点头,说她记住了,随即转身离开。她的背影轻盈,小腿很直,脚尖略外开,踏在地上像两片羽毛,像点水的蜻蜓,像无尘的风。
船长夫人目送她消失才转身进屋,屋门上的铃铛在静夜里轻轻作响。她看着漆黑的房间,无声地叹了口气。房间内很寂静,船长已然在黑暗中安静入睡。他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刚才的谈话还没有来得及说完,他就因疲倦不得不上床休息。她不知道他还能坚持多少个日子,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她只知道自从跟着他上了船,就已经看到了今天的到来。她早已准备好跟他一起终老在这船上,能多活一天,就在地球和火星之间多航行一天。她进了房间,将房门在身后轻轻关上。
女孩叫洛盈,水星团中的学生,十八岁,学习舞蹈。
船的名字玛厄斯,来源于火星和地球名字的直接组合,形象地说明了飞船的性质,既体现了令人感动的沟通与退让精神,也是又一个缺乏美感的实用主义名称的范例。
船的技术不复杂,构造与引擎保留着战前的传统。太阳能蓄电,圆柱筒旋转获取重力。这样的构造稳妥坚强,但体积庞大,行动迟缓。无论是地球还是火星,战时技术均大力发展,都有能力造出更加便捷的飞船,用更短暂的时间相互抵达。但玛厄斯是唯一的,三十年过去了,没有谁来取代它。它的迟缓和庞大使它不具备攻击力,因而能达到双方心知肚明的妥协的平衡。它以拙胜巧,以缓慢胜迅捷,以不能胜能。在忌惮与疑虑尚未烟消云散的冰冷真空中,它如一只巨鲸,缓缓地划出柔和的弧线。它比谁都清楚,对曾经交战过的双方,最难跨越的不是物理的距离。最古朴的,也可能是最优越的。
船的内部分成四个区域,对应圆柱体四个九十度的分割。区域与区域有自由走廊连通,但相隔甚远,路径复杂,一般人很少相互往来。三支团体和船员各居一区,同处一船,航行百天,却很少有直接的接触。欢宴不少,但客套居多。
三支团体各有各的风格。
火星代表团结束了全部任务,即将归家,因此情绪愉快,放松至懈怠,不修边幅,以家常的口吻聊美食,聊小孩,聊地球上的诸多奇遇,聊中年的困扰,在餐厅说笑,在久违的食物器皿间如鱼得水,谈笑风生。
学生团举行着最后的狂欢。这二十个孩子从十三岁离家,到十八岁成年,彼此是唯一同种族的兄弟,平日里散居在地球各个角落,难得聚首,这航行对于他们,实在是珍贵的团圆。整整百日,他们始终欢聚,饮酒笑闹,在船头的失重球舱玩球,夜夜笙歌。
地球代表团则完全是另一副面貌。代表团的成员来自各个国家,彼此尚不相熟,仍处在相互了解阶段,除了公务餐,只是在小酒吧里谨慎地交谈。团里有政府统帅、知名科学家、工业大亨和传媒巨子。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相似的人,习惯于被目光包围,在心里却彼此疏远。他们穿着简洁,只在袖口透露出奢华;言语听起来随兴,但避免谈及自身;压低眼角的骄傲,却让人看出是在压低。
在地球区的小酒吧里,常常可见到他们三三两两地聚首,穿着薄而镶边的衬衫,低声交谈。酒吧按照地球的习惯布置,幽暗矜持,薄薄的威士忌在阔口杯中的冰块之间波光流转。
“哎,说老实话,你觉出伊万东诺夫和王之间的火气了吗?”
“伊万东诺夫和王?没有。我想没有。”
“观察。你比谁都更应该观察。”
说话的是一个光头中年和一个褐色头发的青年。发问的是中年人,他笑容可掬,下巴刮得光滑,浅灰的眼睛像夏日的海水一样变幻不停。青年说话不多,有时只用微笑回答,卷发盖过额头,深褐色的眼睛藏在眉骨之下,让人看不清表情。中年人叫泰恩,是地球上泰勒斯传媒集团的继承人与首席执行官。青年叫伊格,是随团的纪录片导演,也是泰勒斯集团的签约艺术家。
泰恩口中的伊万东诺夫和王是代表团中俄罗斯和中国的代表,因各自领土问题横眉冷对。代表团成员复杂,每个国家背景里都有悠久冲突,面上没有刺刀见血,私底下却五味杂陈。泰恩是没有国籍的人。他拿着四国护照,在五国生存,吃六国饮食,倒七国时差。他对这种国与国冲突总是笑意盎然地旁观,他洞若观火,却不以为然。他抱持着二十二世纪后期最典型的生活观念,对国家一笑而过,对全球化之后仍然遗留的历史问题采取不予理解的揶揄态度。
伊格明白这其中的种种,但他通常不去回应。代表团里充满着不同的欲望,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到火星来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的东西,伊格也不例外。
“你知道你这一回最好的拍摄题材是什么吗?”泰恩笑着问他。
“什么?”
“一个女孩儿。”
“女孩儿?”
“水星团里的一个女孩儿,名叫洛盈。”
“洛盈?哪一个?”
“黑头发,头发最长的那一个,很白,练舞蹈的。”
“可能有印象。她怎么了?”
“她这次回火星,有一场演出。独舞。应该会相当漂亮。你跟着她拍,市场肯定喜欢。”
“然后呢?”
“然后什么?”
“然后……其他理由。你真正的理由。”
“你问得太多了。”泰恩笑了,“不过,我可以告诉你。她爷爷是火星现任的总督,她是大独裁者唯一的孙女。我也是刚知道。”
“……那要不要去和总督请示?”
“不要。尽量别让任何人知道。我不想惹麻烦。”
“你就不怕回去惹麻烦?”
“回去的问题回去再说。”
伊格没有说话,没有表示同意,也没有拒绝。泰恩没有再问他。这样的共同沉默最好。任何表面的共识都没有达成。伊格没有承诺的束缚,泰恩没有教唆的恶名。伊格默默地晃动着手中的杯子,泰恩笑意盎然地看着他。
泰恩经历过太多次影片发行,知道什么样的卖点能吸引什么样的人群,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该怎么样规避。伊格才刚入行不久,仍然带着浓厚的学院气息,想法很多,不喜欢随俗。泰恩相信时间的力量,他见过太多这样自以为清高的初出茅庐者,也见过太多最终改变的大彻大悟者。能卖才能活,谁也别傲气十足。
酒吧里播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