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姐说的哪里话,那时二姐和姐夫正在抗击敌军呢,正是保家卫国的大事。弟媳自从得知了之后,对二姐一直都是钦佩无比,二姐乃是当世女子的楷模。”文星的妻子方氏,挨在静涵的身边,十分尊崇的说道。
那边的文星和志德、庆年等人,也是不停的询问着子轩当时的情形。子轩温和的笑着,不紧不慢的给大家讲述着那时的危险。一时间,就连老爷子都听得入了迷。
静涵就问起静和现在怎么样了,韩氏告诉她,静和的夫婿,去年秋闱中了举人,可是今年春闱却落榜了。“静和也挺好的,已经有了个儿子,如今又怀上了。小两口相处的也不错,经常回来看看。”韩氏现在对静和,也是十分的关心。
静涵点点头,许家这些个女儿,除了静淑和静怡岁数小,剩下的几个,如今看来倒是嫁的都不错。“他们还是住在县里呗?等秋收之后,我和子轩过去看看他们,还有三叔那边,也该去看看的。”
“不用你们去,过几天,你三叔就该回来了。如今文成都是村子里起棒槌的时候就回来,跟人家定好了要什么样的,然后就让人家按照他说的做货。等到棒槌干透了,直接过来拿走就行。如今村子里头的棒槌,基本上都是文成收走了呢。”陈氏在那边高兴的说着。
静涵听了,也是为文成高兴,能够将这棒槌的生意做到如此地步,文成也算是可以了。“那好,那我就等文成哥哥回来。”
静涵夫妻在许家住了五天,正好志明和文成回来了,大家见面,又是一番感慨。文成一听说子轩夫妻暂时不回厩了,叹息之余,就说要带着子轩出去看看。还是老太太说,子轩还在孝期,不能跟着文成出门的,文成这才算了。
村子里定下了八月十二去起棒槌。林家是去年开春才买的参土,去年秋天才栽了第一茬,所以大部分的棒槌还是在参场子那边。于是十二这天,子轩就跟着兴家,还有家里的几个下人一起,去参场子起棒槌了。
原本静涵也是要去的,可是家里三个孩子,清宁又小,没办法,静涵只能在家等着了。何氏和静涵带着家里的丫头婆子,做了好些个好吃的,这起棒槌是喜事,得让干活的吃点好的。
林家今年还是一百丈做货的,家里去了十多个人,所以没等到晚上,子轩他们就回来了。今年不用再往上交棒槌了,一百丈,就起了一千八九百斤的棒槌。看着地上那将近二十麻袋的棒槌,静涵觉得,这才是最让人高兴的事儿呢。
“爹,今年的参土刨出来了没有?要是多的话,就分给我们一些呗,我也想栽点棒槌呢。也不知道,家里的栽子够不够用的。”静涵还是老样子,闲不下,总想有点事情可做。
“这个简单,明天你们娘们在家看着做货,我带着人上山去刨土,给你们也弄上一百丈。咱们家的参栽子可能少了点,到时候我在村子里给你买一些。你爹那边也能有,到时候从他那弄来点儿,应该就差不多了。栽棒槌是对的,这东西可是咱们的根。”兴家一听静涵这么说,高兴的很,答应再给静涵弄出来一百丈的参土。
“那好,明天我就跟爹去上山刨土去,这些年出了读书做官的,我还真就没在家好好的干过农活呢。要说起来这参地里的活,我还没有静涵做的多。”子轩也觉得静涵这么做是对的,再者他们现在也没什么事,总不能成天在家闲着吧?上山去干点活,就当锻炼身体了。
“哪里能用的着你啊?你根本就没干过这些活,还是在家歇着吧。”何氏心疼儿子,不让子轩上山。
“娘,我这些年也没能在家里帮你们做点啥,这回有机会了,你就让我去干活吧。我们要在家最少住上一年呢,总不能天天都闲着玩吧?”子轩笑着劝母亲。
那边兴家也劝,“对,应该干点活。以后的事咱们也不用去想,要是皇帝不用你了,那咱们就在家种参,种地,一样过咱们的自在日子。”兴家以为,是皇帝不许子轩回去了。
“爹,皇上不会一直让子轩闲着的。我们就是觉得这几年太累了,也没有好好的陪陪你们,所以才想着在家的。等明年出了孝期,弄不好皇上就下旨让子轩回去了。”静涵赶紧跟兴家解释清楚,别再弄出什么闲话来可就不好了。
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的吃了饭,然后各自休息去了。
第二天,子轩果然跟着兴家去了山上,而静涵则是在家,领着家里人,一起刷棒槌做货。钱氏还有春草她们,都是没见过棒槌的,这下子,看着一个个白白胖胖像小娃娃似的棒槌,都稀罕的不得了。
尤其是钱氏,她只见过药铺里已经干了的棒槌,还从来就没见过这新鲜的呢。
将近两千斤的棒槌,一两天的自然是弄不完。静涵就让人把麻袋放到了仓房的阴凉处,这样,棒槌就不会烂掉了。也多亏家里人多,大家一起动手,三天的功夫,就把棒槌全都刷出来了。
依旧还是做红货,院子里弄了两个大的蒸笼,用来蒸棒槌。
清远和清遥去年就见过一次了,所以倒是没觉得太稀奇,相比这个来说,他们更想上山去看看的。可是这个时候么,山上也是忙得很,又哪里敢让他们去啊?
家里人都忙着,清荷就帮忙看着清宁。清宁这个小丫头才十个月多点儿,刚刚能扶着东西站着。清荷不是背着她,就是抱着她,反正是一时也不离开清宁的身边上。姐妹两个倒是感情很好,清宁一看见清荷,就会笑得很开心,然后让清荷抱着。
有清荷这样一个细心的姐姐,静涵倒是省心了不少。大家一起动手,蒸棒槌的,往叉子上晾棒槌的,忙了个热火朝天。
子轩多少年没干过参地里的活了,尤其是这刨土,更是累人的活,每天回家来,都是腰酸背疼的。何氏看了,就心疼的不行,非得说不让子轩上山了。子轩就笑,“娘,你瞧你,我不过就是冷不丁干活,没适应过来罢了,再有几天,也就好了。”
等到晚上睡觉的时候,静涵扯着子轩的手,看见他手上磨起了水泡。“一看就是养尊处优惯了的,手都磨起泡了。要不,你就别去山上了。省的咱娘看见了更得心疼。”静涵也心疼自己的丈夫的。
“没事,那咱爹他们,不都是一年到头的干活么?再有几天,就会好的。”子轩倒是不在意,这样的日子,他过得很踏实。“娘子,明年,要不然咱们就不回厩了吧?我想带你出去走走,四处看看。你嫁给我都六七年了,一直也没机会出去走走看看的,总是在为我操心忙碌着。”子轩伸手搂着静涵,亲了亲静涵的脸颊。
静涵靠在子轩的胸前,笑了,“你想的倒是不错呢,就是不知道,皇帝肯不肯让你如意。”
“这有什么?朝堂之上,风云变幻的,我既是不在,慢慢地皇帝也就会忘了我这个人的。朝中有才学的人多得是,一辈新人换旧人,哪里还有我的地方?咱们正好可以乐得逍遥自在。”子轩一直都觉得亏欠静涵,所以这一次才会上奏朝廷,在家守孝一年。其实也就是想好好的陪陪家人而已。
“那好,要是皇帝还能想得起你,到时候我就给皇帝写封信,就说你要陪我去各处走走看看。咱们就当做是帮着皇帝微服私访了。”静涵的鬼主意多,一下子就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借口。
“嗯,这个主意好,到时候就这么说。”子轩点点头,觉得这样说不错。“时候不早了,咱们还是睡觉吧。”
守孝期间,夫妻不得同房的。正好子轩干活也累得够呛,根本就没那个心思,两个人就这么相拥而眠,一觉到天亮。
农家最是无闲时,棒槌起回来了,还有地里的庄稼没收呢。林家原本的底子就厚,老爷子当年十分能干,再加上只有两个儿子,花销什么的少很多,所以就攒下了不少的土地。后来兴家成亲以后,自己又攒下了一些,所以如今林家还有一百多亩地要往回收呢。静涵心心念念的,就是这秋收。何氏心疼静涵,不让她跟着下地,只说让静涵在家看孩子,然后领着人扒玉米就行了。于是静涵就让清荷和钱氏帮着照看清宁,自己带着几个丫头,在外面的空地上扒玉米。
☆、第三百零三章大结局
参地里的活,也就差砸柱脚和做棚了。这些活,兴家就不用子轩再上山跟着干了。这时往回,也就能闲着了,子轩带着静涵和孩子,就回了镇上许家。
九月初八,铭宇带着家人回来了,同行的,还有文昌。老爷子和老太太他们都很纳闷儿,不知道这是咋回事。后来铭宇才说,他已经请求皇帝,将他派到东北来镇守。铭宇就决定,要把王府,建在喜州。正好那里是边关重地,守在那边,还可以看住了朝廷新夺过来的那些土地。
朝廷和北元的谈判早就完事了,这一次,皇帝真的采用了静涵的法子。那些俘虏,竟然一个也没给北元送回去,全都留在了大齐。然后这次就派给了铭宇十万人,让他好好的看管这些人,顺道让他们在东北这边,帮助开垦荒地,以填补北方人口的不足。
那个齐格王子,皇帝留他在厩里住下了,还给他了一个侯爵的爵位,不过也只是个名头罢了。皇帝赐下了宅子还有美人,将齐格就这么留在了厩,以后即便是齐格还有机会回到北元,也永远没有可能再做什么可汗了。
铭宇镇守北疆,可是这喜州的知州却是不能空着的。正好文昌也跟皇帝奏请,要离京任职,于是皇帝就让文昌和铭宇一同来到东北,也是让他们互相照顾之意。铭宇毕竟是皇帝的亲弟弟,两兄弟的感情也是一直都不错,既然铭宇能够为皇帝考虑,皇帝自然是要多照顾一下亲弟弟的。
文昌接任喜州的知州,这对于静涵来说,倒是一个不错的消息。要是换了别人,静涵的那些产业,弄不好早晚都会被人给侵占了。如今有了铭宇和文昌两个,静涵可就是高枕无忧了呢。
铭宇他们这是特意拐了个弯,回家来看看亲人,所以在家也没能呆上两天,又急乎乎的走了。临走的时候倒是说了,过年时一定回来团聚。
岁月匆匆,时光易逝。一转眼,已是四年之后。
子轩在这四年里,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带着静涵,走遍了大江南北,也去了沿海各地。
当初他们一年的孝期刚过,皇帝就下旨,让子轩回京任职。于是静涵就写了信给皇帝,说了要到处去看看,游历一番,想让子轩陪着。结果皇帝一听说这个,立即下旨,封了子轩一个巡察使的官。让他代天巡狩,考察各地民俗风情,还有吏治风气等等。
同旨意一起来的,竟然还有一个小男孩,是皇帝的长子,尚未封太子呢。皇长子十一岁,是一个十分聪明的男孩子,长相上,倒是和铭宇那时挺像的。
静涵一看这个名叫李皓宸的小男孩,就想起了当初铭宇来许家的情形。这个李铭瑞,拿他们当保姆了么?静涵也明白,皇帝的意思,是想着好好地锻炼一下皇长子。省的长在深宫之中,半点民间疾苦都不懂。可是这是皇子啊,弄不好,以后就是太子,或者还是皇帝呢。就这么交给自己,静涵觉得压力山大。
再说了,皇帝如今,可是有好几个皇子了。万一以后再来个争储夺嫡的事情,那许家和林家岂不是要牵扯进去?他们躲这些麻烦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就这么牵扯进去?
不过,反对是没用的,皇帝决定了的事情,哪里容得静涵反对啊?于是,静涵也就只能无限怨念的,带着家人还有这位皇长子,一同出门了。倒是清远和清遥,十分喜欢这位大哥哥,每天都跟在皓宸的身边,大哥哥长,大哥哥短的,
皓宸这个孩子,也的确是品性不错,待人谦和有礼,不管吃的住的,半点也不挑剔。皇帝送他过来,然后一个随身伺候的人都没留下。静涵他们出门,也没带那么多的人手,有很多事情上,就得大家自己动手。皓宸虽然不会,可是学的很仔细,一般的事情,教个一两遍的,就能学会。
对于这个一直管静涵叫姑姑的小男孩,静涵还真是挺喜欢的。所以也就只能把心里的不满和担心抛开,然后真心的对待他了。
虽然子轩有个巡察使的名头,可是静涵的意思,还是微服出巡比较好,也可以看到最原始的东西。大家就这么走走停停的,走到一处,静涵都会对那里的风土民俗做一个详细的了解。然后将一些东西记下来,说不定以后会有用的。
清荷也跟着静涵他们一起出去的,这个小丫头,跟着钱氏学医,十分的认真。正好大家就这么一路走,一路行医治病,然后体察民情。这一路上,倒是也有趣的很。
但是一路行来,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也会遇上各种的事情。有一次遇上了山贼,还有一次遇上了一个贪官,后来还是子轩动用了巡察使的权力,才将那个贪官给处理了。不得不说,当今的皇帝还算是一个不错的明君,真正为恶的官员,倒是并不多的。
在东南沿海的时候,静涵还看到了一些外国人,这些人和静涵前世记忆里的人差不多,都是远渡重洋,来这边坐贸易的。只是由于前朝并不重视这一项,更是采取了一种封闭的政策,所以导致如今虽然有海外的贸易,却处于一种类似于走私的现状。这样一来,朝廷在对外贸易这一块,损失十分严重。于是,子轩就上奏朝廷,请求设立贸易口岸,并且重开市舶司。用以管理对外贸易,使这海外贸易归于朝廷的管辖,也能为朝廷创造不小的财富。
在他们出行的第三年冬天,静涵再次怀孕了,于是子轩等人就在这东南沿海一带找了个地方定居下来。正好皇帝的旨意下来,在东南沿海,广州、泉州、扬州三地设立贸易口岸,统一由市舶司管辖,并且任命子轩做了市舶司的最高执行人,市舶使。就这样,子轩一行,只好在东南定居了。
这下子,子轩又开始忙碌了起来,静涵安心的生了孩子。偶尔的帮着子轩出出主意,倒是日子过得也很闲适。
九月初八,正好是静涵的第三个儿子,清逸的满月。
文翰等人,从厩派人送来贺礼。铭宇和文昌也从北疆派人来了,就连皇帝,也让人送来了贺礼。一时间,小家伙可以算是风光至极。
各处市舶司的官员,也都纷纷来贺喜,这市舶司可是个油水极大的好地方呢,很多人脑袋削个尖也想进来。而那些进来的人,更是不想出去,所以哪一个不是得赶紧来巴结子轩啊?
子轩还是像以往的做派,并没有借机达斯敛财,也会监督底下的人,不许他们盘剥那些个商户。不过即便是如此,光是商户们孝敬上来的,也挺多的。子轩也不能管的太严厉了,水至清则无鱼,要是真的不许这些人赚点外,人家哪里还会认真的出力干活啊?
倒是静涵,也弄了个船队,出海贸易。这个船队里,就有市舶司衙门里面各官员的股份。这样一来,官员们挣得,比盘剥那些商户可是多多了,大家对于子轩夫妻,也是十分的敬重。
皇帝派来的人,顺道也把李皓宸给接走了。皓宸离京四年,皇后想的不行,再者皓宸已经十四岁了,也该回去学一下治国安邦的本事。
“姑姑,我要走了,以后有时间,我再来看姑姑。”皓宸有些舍不得,站在静涵的面前,依依不舍的说着。
静涵看着眼前的跟自己差不多高的男孩,如今的皓宸,已经长成了一个翩翩少年郎了呢。静涵伸手摸了摸皓宸的头,“好孩子,你也大了,是该多学点东西的。这几年你跟着姑姑四处游历,也长了不少见识,回去以后,好好的跟你父皇学东西,以后也能更有出息。”
静涵拿出来了一个本子,里面是她记录的一些东西,也有发展经济的一些想法。“姑姑也没什么好东西送给你,这个你留着,或许对你能有些用处的。”
皓宸接下了那个本子,珍而重之的放在可怀里,“姑姑,皓宸要走了。清远和清遥我带他们一起回京,就让他们两个陪我读书吧。”
静涵点点头,她知道清远和清遥对于皓宸也是十分的依恋,倒是不如让他们一同回京。有文翰等人的护持,再加上皓宸的照顾,这两个小子吃不了亏。既然已经跟皇家扯上了关系,这辈子看来也是撕扯不开,莫不如就让清远和清遥做皓宸的帮手也好。
看着皓宸等人远去的背影,清荷忍不住就哭了,“母亲,为什么非得要分开呢?咱们这些年,不是都在一起的么?”
“傻丫头,皓宸的身上,有着属于他自己的使命,不可能永远跟咱们在一起的。”静涵拍了拍清荷的肩膀,“好了,咱们回去吧,我想送你去西洋看一看,学一学那边的西式医术。最主要的,还是开阔一下眼界,你觉得怎么样?”
“母亲,你觉得我能行,那我就去。我什么都不怕的。”清荷这几年,已经将钱氏的医术学的差不多了。而且他们在游历的过程中,还遇上了几位隐于民间的杏林高手,清荷在跟他们相处的过程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好,那就明年开春吧,你那时也十三了,出去学几年,学成了再回来。”清荷是一个聪明的女孩,不让她多学点东西,实在是可惜了。
时光一去不返,匆匆之间,红颜白发。
大齐天顺三十五年,五十九岁的皇帝积劳成疾驾崩了。继任皇位的,是三十七岁的皇太子李皓宸,新君即位,改年号为永平,是为永平元年。
五十四岁的林子轩,已经身为当朝的宰辅,位高权重。却在新帝登基之后,辞去宰辅之职,回乡致仕。新帝再三挽留无果之后,只得赐下良田千顷,用作恩师的养老之用。
子轩带着妻子,回到了家乡。就在家乡,靠近长白山脚下的一个地方,盖了几间房子。和妻子一起,过起了闲云野鹤,安顺平和的日子。
身为皇后的清荷,挂念义父义母年老,怕他们无人伺候,就派了人过来。却被静涵全都打发了回去,他们不喜欢身边有太多的人,闹腾。后来,文翰等人也相继致仕。一群老家伙,就聚在一起,偶尔下下棋,要不然就写写书,日子过得倒是也逍遥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