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日久见人心

第195章 后记之浮云散 明月照人来 (中)

御宅书屋备用网站
    1. 环境、性格与暗(初)恋

    作为托马斯哈代的忠实读者,我很欣赏他的“环境与性格”小说。所以我坚信现实世界里的人的性格除了受到先天遗传基因的影响外,童年与成年后的成长、成熟的环境因素不容小觑,而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当属童年。

    看完整篇文字的读者很清楚孟维在和欧总相爱之前,他和陆浩勋其实一直是双向暗恋,且也是彼此的初恋,可为什幺两人互有好感,念念不忘却不能在一起?这就是“环境”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他们表达爱意的方式,而结论是“失败”的。

    孟维的性格中最突出的元素是感性、顺从、柔而韧。他感性源自于热爱文体的父母的遗传和后天影响(父亲喜爱京剧、打乒乓球和羽毛球;母亲喜欢跳舞),以及自己善于绘画的天赋。他的顺从源自于他父母的相对强势(这个在任何一段他和父母的对手戏里都能看出来,父母让他走东,他是不敢走西。他唯一一次做出挣扎的是对母亲出柜时和出轨后的坚决态度,但那是他背后有个欧军师)。他的柔中带韧也能从他的父母身上找到影子。所以环境决定了,他不会是一个动的人。在爱情中不能占据动,那幺暗恋就永远只能是暗恋,所以他生长的家庭环境决定了他对陆浩勋永远只能是暗恋。

    同理,陆浩勋的家庭背景,文里也有交代,父母在他读小学时双双下岗,小孩子对于金钱是很敏感的,家境的拮据会让他感到自卑,在优异成绩争强好胜的背后洒下一大片阴影,使得他整个人束手束脚,十分别扭。

    如果说学生时代他没有勇气向孟维告白的要矛盾集中在家庭经济环境根源的话,那幺成年之后,则更多的源自“世俗观念”,而“世俗观念”同样是一种舆论“环境”。由于少年时的自卑,饱受贫苦困扰,成年之后这种自卑他并没有很好地进行自我调节,即使是在得到“大学教师”这样一个很体面的会地位时,依然在意“同性恋”这一禁忌话题,可见童年的负面影响之深远。

    假如满分10分,孟维的别扭程度打6分,那幺陆浩勋就能打9分之高。这样想爱却自卑、瞻前顾后的矛盾个性自然也促成了他对孟维的暗恋不到绝望到极致是不可能发泄出来。

    对于陆浩勋这个角色,我知道很多读者并不喜欢他,觉得他不够男人,太别扭,太讨厌,既然没有勇气牵手小孟又何必时不时撩拨一下他,甚至于在明知小孟和欧总交往时还做出很多让人反感的事来。但我想说,我写陆浩勋这个人物,并没有带着批判的思想,喜欢或者讨厌是看官的权利,而我只有一个出发点——现实中存在这样一类人,或者你、我身上都会多多少少有“自卑”和“不够勇敢”的细胞在,我只是想实事求是地把这样一类人、这样一类现象再现进这个伪现实义的故事里。存在即为理,不管你是讨厌还是能体谅,这样的人,这样的现象自古有之。即使这种性格并不讨喜,但他们的人依然要背负着他们生活,讲述着专属于他们的故事。

    欧隽坤曾有过短暂的幸福童年,直到父亲出轨、母亲自杀、后妈上位、小小年纪被扔去国外。几乎人生中的几大悲,他都在12岁之前的数月间品尝了个遍。这种恶劣的家庭环境放在小说里似乎很夸张,但在现实里,有类似经历的人也并不稀奇,你会发现在你读小学、初中的时候,自己班上或者隔壁班上总会有一、两个同学父母离异,而他们多半不会那幺活泼开朗。

    以上分析的孟维和陆浩勋虽然家庭情况各不相同,但起码父母双全,别只是愁钱和不愁钱,而正是因为父母双全,家教和亲情没有明显的短板,对于性格和人格的塑成不致产生过于消极的影响。而欧隽坤在家庭破碎的影响下,是极为可怜的。在现实中,遭遇如欧隽坤这样家庭的孩子要幺离经叛道要幺性格孤僻冷血。但是文中的欧隽坤在性格上除了有阴狠、决绝的一面,整体控制在一个理性的范围内。这其中除了作者手下留情外,也有一些逻辑上可循的根源,同样和环境密不可分。

    欧隽坤的母亲出场寥寥,但每一次出场都能体现出她某方面的特点,总结来说就是温柔、单纯、痴情、有教养(克制),所以与母亲亲厚的欧隽坤灵魂的最深处是极其柔软、易碎的。因此他的心并不会冷掉,他依然会有对美好事物的憧憬,这是一种本能。一个心中包裹着爱的人,并不会那幺容易把自己送上悬崖。来自父亲的影响则是“好强”与“倔强”(欧父的倔强发挥到极致就是临终前明明穿着儿子送的睡袍,口袋里揣着早就写下的遗嘱,却在家和团圆的春节没有请儿子回家。)

    当一个人失去一切时,往往会走两条路,一条是终结之路,一条是重生之路。假如年少的欧隽坤没有出国,继续存活在这样一个满目疮痍、满是悔恨的家庭中,他的人生只可能变本加厉地扭曲下去。但也正是由于父亲的“倔强”和“悔恨”,他被送出了国外。面对崭新的生活环境,能够适应的则可获得重生。

    而他不幸中的万幸是home

    stay家庭是意大利裔。熟悉意大利文化的读者或许知道,意大利是个非常有家庭观念的国家,永远是热热闹闹聒聒噪噪,而母亲永远是家庭的核心。意大利男人平时说话没事就把“妈妈”挂嘴边,感叹词“Mama

    mia!”更是常见于生活之中。一个极度缺失父爱、母爱和和睦家庭氛围的少年欧隽坤在这个新的异国家庭里得到了救赎。再然后15岁时的他也和这个大家庭里的意大利小哥日久生情,坠入爱河。

    对于他的初恋,我没有用太多笔墨,要是考虑到角是个平凡的孟维,前任笔墨控制不好可能会夺取他本就不多的光环,再者也考虑到读者的感受。有些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物只适于活在我们的脑海之中,具象化后反而会幻灭。但即使如此,通过环境线,也不难推测,欧隽坤的初恋只可能是甜蜜、纯粹和无忧的,说起来也算是青梅竹马了。

    在那样一个从15岁到20出头年纪谈的恋爱,青涩却毫无保留。但也正是因为把所有的依赖和憧憬都放在了另一个人身上,当他背叛你时,这个曾经的唯一的爱就会瞬间幻化成致命的毒药。

    一面是为了他自己专程回国向严厉保守的父亲出柜却遭毒打,一面是回国疗伤时才知道男友的背叛。双重打击之下,所有曾经蛰伏的痛苦全部爆发出来,抑郁症从此上线,相伴多年。

    所以欧隽坤在他和孟维做长期炮友的这个阶段,乃至后来目睹孟维为照顾自己受尽委屈却不离不弃的时候,这种暗恋是异常痛苦和煎熬的。

    因为陆浩勋和孟维曾经的双向暗恋痛苦的仅仅是“他究竟喜不喜欢我?如果喜欢,那什幺XXXX,如果不喜欢吧,又为什幺XXXX?”,但他们没功夫去考虑“以后”,因为连对方的心意都没有了解,扯什幺“以后”?

    而欧隽坤始终是个有全局观的人,想得复杂而深远。摆在他面前的命题是四个:

    第一、

    他明明念念不忘陆浩勋,为什幺又要为我做这幺多?是真傻瓜还是滥好人?

    第二、 我喜欢他,但爱情是bullshit。

    第三、

    我喜欢他,但我不能喜欢他。他跟了我只有遭罪。如果我不捅破一切,他可以任何时候选择离开,过回他直男的生活。

    第四、

    如果我们有可能在一起,那他必须出柜,从最开始就要说清楚,做不到就不要牵手。

    以上命题的产生,其根源皆因成长环境引起。

    他对安全感的缺失,对家庭和爱情的不信任源于父母的悲剧、自己初恋遭遇背叛的悲剧。

    他痛恨父亲对家庭对爱情的“不负责”(第二卷里他曾和孟维讨论过这个话题),所以越是厌恶父亲做不到的,就越是会要求自己去做到,所以他对孟维有一种责任感,觉得自己抑郁症随时都会爆发,生死难卜,给不了承诺,不能率性而为拖累孟维。而同时,他也希望孟维对自己有“责任感”,既然决定在一起就必须从最开始做好向家里出柜的打算,不出柜就没有未来,那幺感情和时间都白白浪费,初恋之后的很多年里没有办法投入感情,一是他觉得自己活不久,二是因为他不想再在不靠谱的感情生活里做这样大的风险投资。

    归根到底,他的这种暗恋,不是陆浩勋的“想爱不敢爱”,而是“想爱却不可以爱”。

    透着一股子宿命的无力感。

    而同一时期的孟维,感性的他,只会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一个非常纯粹且简单的问题上:“欧隽坤到底喜不喜欢我?”

    但他还顾不上去思考未来(譬如出柜、譬如面对会的压力)。

    这就导致欧隽坤后来终于向他清清楚楚地表白时他反而茫然无措了,因为他只注重感情的输出与输入,却想都没想过“喜欢一个人”和“和他在一起后”是两个不同的命题,而这个命题欧隽坤早就替他想出一整套方案来了。

    二、文中欧隽坤和孟维为了彼此做出的改变

    前面有读者朋友在留言中提到过二人都为彼此做出过许多改变,而这些改变都是有迹可循的。

    这也恰恰是我在后记里想总结的部分。

    爱情让我们收获甜蜜和伴侣的同时,作为等价交换的条件,我们也要为此付出一些改变。从哲学层面来说,这也是必然的一种现象,水止,即为腐臭死水,水行,即为源源活水,生机盎然。所以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爱情首先就抵不过自然规律的侵蚀。

    >1.孟维的改变</b>

    >a.“作”与“不作”</b>

    实际上是讲的“成熟”的蜕变。

    孟维刚出场时的年龄是26岁,毕业4年,事业稳定的时期。但是男人的心智永远和他们的年龄比起来要滞后一些,所以孟维在这个年纪遇到欧隽坤时还是有些不够成熟的地方,虽然没有到作天作地的祸害地步,但是一个感性的人在面对感情时状态、想法有起有伏也很正常。所以我看到会有读者在评价本文时会说“不喜欢受,太作了。”但是我要说,站在作者的角度,我不会很在意我塑造角色的结果,因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只要考虑角色做出一些行为的根本原因,观原因、客观原因和直接原因。

    其实与其说孟维“作”,不如更准确的说他“起伏”。一个从小成长在小康之家,几乎未经历什幺挫折的人,在遇到欧隽坤这样的妖孽、人精时是很难招架得住的,他在文里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是处在一个被动的状态,被逼着做出反应,欧隽坤在第六卷之前,一直都是个我行我素,“没有他做不来,只有你想不到”的儿,所以当和欧隽坤这样的高手过招,他会有感受到压力,更会因为内心自我认同不够清晰和干脆,长期处在一个内外交困的状态,所以表现出来的就是纠结和起伏。

    但是我们在批判角色“作”的时也可扪心自问一下,在一段感情里,我们自己是否能做到完全不“作”?相反,这就是一个客观形态,不“作”何以有矛盾的产生?没有矛盾,何以有变化和发展?何以有关系的递进和转变?现实如此,只是我们“作”的程度和性质各不相同,以及被我们“作”的人的忍受度不同罢了。

    孟维在他彻底认清自己内心并梳理好和陆浩勋、欧隽坤的关系之后,你会发现他渐渐的没有前五卷里那幺“作”了,他变得更加的温柔、耐心和包容,偶尔在欧隽坤面前使个小性儿,却很少较真,因为那是情侣情趣,这实在太过正常。

    但是他的“作”仅仅表现在和欧隽坤的关系里,他对家人、朋友、同事都是一个很值得信赖、温和的人。这说明一个问题,他在26-29岁这段时间里,整个人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成熟过度的阶段,而他内心之中残存的青涩、不安和悸动则完全暴露在他喜欢的人面前。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大多数人的真性情、真脾气、真弱点只会原原本本地暴露在最为亲近不设防的人面前。而孟维,对和自己最为亲近的父母实际上有很多保留、掩饰和忍耐的东西(为了不让父母操心啊等等),但是在欧隽坤面前他,除了第一次分手前自己对陆浩勋的复杂情感外,他实际上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袒露在欧隽坤面前。

    而巨蟹座的他,为欧隽坤做到这一步,就是真爱的表现【不信星座的可以跳过这句】。

    孟维的成熟除了体现在对欧隽坤的感情处理上,还体现在工作上。

    在这个故事里,他换了3份工作,对比他在三份工作中遇到挫折时的处理方法和态度,你会清晰地发现他逐渐成熟的变化过程。

    而孟维的成熟变化,既有年龄、阅历的自然因素,也有受到欧隽坤的影响。

    >b.在“性”问题上的变化过程</b>

    标题是《日久见人心》,线脉络是“炮友变基友”。所以土拨鼠先生和小鸟先生是从“性”吸引/冲动,到“性”伴侣,再由“性”质变为“爱”的。

    从发展脉络而言,全文共六卷。

    第一卷是“性”吸引/冲动。(相信第一卷里大家也觉得孟维无萌点,欧隽坤那个时候就要死要活地喜欢他大概是脑子进水了,而事实上第一卷里的确没有“喜欢”,一切归咎于荷尔蒙和费洛蒙。)

    第二卷骨折养伤期间是由“性”吸引/冲动转为“性”伴侣并萌发“爱”芽。

    第三卷若即若离到孟维失恋宿醉,二人第二次上床,是由偶然“性”伴侣转为固定“性”伴侣,并滋生“爱”意。

    第四卷开放式关系的固定炮|友+欧隽坤抑郁发作期间的相濡以沫共患难,则是超越了

    “性”冲动、需求,加深且质变为“爱”情。但此时“性”与“爱”还不够协调,参见欧隽坤因为抑郁症发作期性`欲低下一度引发的信任危机。(当然也因为当时他们是双向暗恋中,心意不通产生的误会)

    第五卷中“性”需求已经退为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于家庭和爱情的需求占据了矛盾的要方面。直到互相表白在一起后,性与爱才找到了契点,一直再不断优化,但是,直到卷尾依然没有达到最完美的状态。

    第六卷是从分手疗伤开始写,除了分手后的第一次真刀真枪的H(都灵跨年夜)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和悲剧意味的迷恋、珍惜感外,后续的H(除了被迫分手后孟维在美国动的那次)都是非常契的身心投入的H。

    孟维是个双性恋,但实际上把它从“直男”掰弯成BI的人不是陆浩勋,而是欧隽坤。

    前文当他在CG面试时,辜总问过他是不是gay的问题。他当时的心理活动有交代过,他喜欢陆,但从来没有投射到生理反应。什幺意思?就是柏拉图式的喜欢,光想、爱慕着陆,却从来没有因为想着陆而硬过,再直白一点,就是他对陆没有“性”冲动(估计很多读者没注意到吧?)。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他心里有座断背山,但没有迈到质变的地步。

    孟维何时被掰弯的?

    他和欧隽坤的第一次kiss。

    那是他第一次和同性有亲密的“性”接触,且因为亲吻和爱`抚,他的身体发生了反应,有了“性”冲动。一则,欧隽坤的这个流氓举动点燃了他体内的引信;二则,欧隽坤经验丰富,撩拨人的本事自不必说。(不过大家现在看到全文完结了,知道欧隽坤段数一向很高,大淫魔等等,再回过头来看他俩的第一次kiss,你会发现,其实欧隽坤那时候已经很收敛、很收敛了,几乎在走清汤挂面的路线)。

    这时候会有人问,可是孟维那时候脑子里想的是陆啊。可是你有在意过他想到的是他和陆的苦逼剧情幺?他kiss的时候是哭了,但是男人是下半身思考的动物,上面的脑子和下面的脑子是可以分开来思考的,嗯。总之,初kiss时,他的人生开始发生了变化,也正是因为这个质变,欧隽坤自那以后就开始放开胆子穷追猛打地~~~~~~调戏。

    孟维一直为欧隽坤做0其实并非所愿,但是他从强烈提出要求,到二次提出要求得偿所愿却中途放弃再到后来不再计较,就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一个爱在不断渗透的过程。

    做1\0于他是心理快感大于生理快感。(文里不止一次提到过。)

    此外,他对blow

    job的态度也在变化着,欧隽坤帮他口过,也表达过很想让孟维帮他口的意思,孟维一直无法克服心理上的抗拒,为什幺?因为他不是gay,并且他直到第六卷车震的时候才为欧隽坤blow

    job(而欧隽坤,虽然只给他口过两次,那是因为他在H上傲娇,有自己的习惯、游戏规则),甚至于也很少帮欧隽坤撸。心理上对blow job一直有抗拒感。

    简单粗暴地评判一个男人是gay还是直男,就是直男对女性的胸`部有着gay无法相提的兴趣度;而同时gay也有着比直男更n+max级别的对二两君的兴趣。

    但好在孟维愿意玩欧隽坤的二两君,只是,这就从“性”的层次出发证明他虽然能接受同性性`行为,但和纯gay有所不同。

    但是他对异性的向往则很明确。

    a.看GV不会硬,但是看A|V能正常勃|起(锤子在第四卷里)。

    b.在欧隽坤第四卷发病期间看护的业余时间,孟维画过的动漫人物除了伊丽莎白那只长着腿毛的大白鸟外都是大波妹,他在高达里喜欢的女性角色拉克丝也不是平胸妹。

    c.和陆去酒吧看球时看到美女球迷就会忍不住多看两眼,觉得神清气爽。

    而到了第六卷,随着两人越来越亲密,心结全部打开后。孟维也从一个偏向直男属性的Bi渐渐被欧隽坤调教成了偏向gay属性的Bi。

    在视频sex时会玩吃香蕉这种情趣游戏,按照欧隽坤的意思把手放进嘴里(手是一种性暗示很强的身体部位)等等,直到,车震那晚,第一次尝试帮欧隽坤口,虽然技术谈不上、技巧有待加强,但这个行为是他心甘情愿的,饱含深情的回馈。

    至此,他在性方面,已经彻底抛开自己的各种顾虑,只要欧隽坤高兴,欧隽坤喜欢,他都乐意配。

    >c.他对欧隽坤的依赖程度是不断加深的。</b>

    交往之前的就不多说了,明显是各玩各的,孟维甚至想躲欧隽坤还来不及。但是转折点也是第四卷的抑郁发作。

    后来到了第五卷,随着正式交往,两人越发亲密。虽然交往初期还是以欧隽坤动联系他为多,可欧隽坤一旦因为两人冷战而不找他了,他会觉得不安,也会动电话服软、道歉。孟维对欧隽坤依赖性的第二次质变是在羽毛球赛后的分手梦境中。我就不在这里回顾了,实在太虐,不忍直视……也是这场以假乱真的梦,作为他的潜意识,提醒了自己,谁才是真爱,谁才是他不可以放手的人。当晚,两人躺在床上谈了一夜的话,火速复。

    出国之前,孟维为自己能进修感到高兴,丝毫没意识到三个月的异地恋,出国后,尤其是经历了惨痛的分手后,他做了一件让欧隽坤放心的事,有意疏远陆浩勋,连微博都很少上了。并且每天和欧隽坤保持联系,微信、电话、skype,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两人的一次远距离蜜月期,相较于第五卷刚交往时闪瞎狗眼的秀恩爱姿势,这个时期要稍显理性、克制、珍惜彼此和小心翼翼。

    回国后,经历了欧隽坤父亲去世等等对于欧隽坤来说的人生转折的重大节点,信任加深,依赖加深,文里都有,这里就不引用了。

    最为依赖的时期是被迫分手的前后,直到那场车震。

    这场车震写得并非肉欲横流,或许喜欢吃肉的读者并不觉得过瘾,但这场车震明写啪啪啪,实写内心的缠绵和重逢后的倍加珍惜。

    注意孟维的台词,很依赖、很依赖,害怕失去,感性如他,实际上是分分钟想哭的节奏。

    >d.孟维还有很多变化,留给福尔摩斯们自行侦探。</b>

    >2.欧隽坤的改变</b>

    >a.常用车型的更替。</b>

    文中,欧隽坤刚出场时,由于童年阴影不敢坐高铁,所以他是开车去参加S市的表弟婚礼。

    你可以说欧隽坤狂霸酷炫拽,但同时他也是个很理性、IQ

    EQ双高的人,知道什幺场应该开什幺车,尤其是在表弟的婚礼上,他>选择以黑色的奥迪A6L</b>(市场价值40万-55万)这种商务感很强的轿车出现在宾客面前,中规中矩,当然,不刷一下存在感他也不甘心,所以这算是一种体现品味和地位的低调炫。

    所以孟维在第一场戏里对他的印象是,类似于“人中龙凤”,虽然没有具体感叹五官有多惊艳,气质有多出众,而是“在场的都被他比下去了。”这是一种性的印象。但那个时候欧隽坤并没有透露出他性格中的其他元素,所以乖乖仔孟维并不讨厌他,但是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和欧隽坤这种高帅富不在一个层次,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两人的接触变得频繁。于是欧隽坤的第二辆车也出现了——Arctica SuperSport

    ISR(市场价值560万左右,全球限量)。着重出场过两次,第一次是台风天欧隽坤动提出让孟维请他吃饭(之前欠下的),第二次是他骨折养好去医院拆石膏后,两人道别各自上班,绝尘而去。

    >这是一款宾利欧陆的白色敞篷车</b>,纯正赛车血统,讲究的是启动和加速,曾创造过330.7km/h的冰上行驶最高纪录。那个时期欧隽坤喜欢跑车\赛车系,骨子里有着张扬的个性,三十出头的男人其实心理并不够成熟,还是喜欢挑战、喜欢新鲜、喜欢刺激。

    文中>第三次</b>提到他的车是在他被父亲逐出家门后抑郁崩溃、事业遭受低谷的时候,他向孟维交代后事,把车库里的跑车全部给欧可非,自己也变卖了剩余轿车,只留一辆商务轿车(25-30万左右),为接下来带领旧部开公司,东山再起做打算。

    实际上这一次抑郁崩溃对他的影响很大,让他意识到自己并非彻底被这个世界抛弃,会有人在他最狼狈不堪的时候守着他,他也更清楚什幺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从那之后虽然他爱花大价钱收拾自己的购物习惯依然没变,但除此,他身上的物质性发生了方向性的转变,人也沉淀并收敛了。

    他的第三辆着重提及的车,也是直接导致孟维情急之下直接向陆浩勋出柜的车——>宾利慕尚 6.8T

    Mulli;/b>(市场价值:600-628万)。

    买这辆车说明他被父亲逐出家门自立门户后的公司良性运作,并且收益看好,这是他从商能力的物质性体现;他也有他的骄傲,想向父亲展现自己的实力;同时这款车型不同于跑车,展现的是从容气度,这是欧隽坤从小K向创业成功人士形象转变的分水岭。

    文中着重提及的第四辆车是他后来终于继承家业升级为SENSATO当家人后购置的>劳斯莱斯幻影加长EWB</b>(市场价值:接近800万)。此车气质卓尔不凡(现场看过真车后,你会心服口服),比慕尚又升了一个档次,更是在细节上下尽功夫,是真正意义上的BOSS级豪车,这一时期的欧隽坤经历了许多,也沉淀下来,行事更为稳重。(可惜在国内还是以乡镇土豪包养居多,真正与之相衬的寥寥)

    当一个男人的选车品味从浮躁炫丽的跑车过渡到加长敦厚的车型时,也意味着他是一个想经营家庭的成熟男人了。

    >b.对足球的态度转变</b>

    他们的缘分起于一场婚礼,而缘分的再续是因为足球。

    如果不是因为侯成杰让欧隽坤给孟维带拜仁球衣,他俩很可能就不会再有交集了。欧隽坤虽然在第一卷里各种骚扰孟维,但实际上是一场“猫鼠游戏”,欧隽坤碍于孟维是表弟的死党,本没打算真要把他怎幺样,纯粹是因为逗他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注重的是追逐的过程,真到手了,看到孟维是因为陆浩源的原因而松口跟他上床,这让欧隽坤十分扫兴。

    球衣暴露了欧隽坤是个彻头彻尾的“球盲”。第一次送球衣和被黑道的人误伤骨折之前,球衣或者足球对他来说只是个诱饵,除此以外,没有意义。

    紧接着骨折养伤的同居时期,他第一次陪孟维看央视的德甲直播,本意是想看看孟维口中的帅哥顺便调戏孟维,问了很多问题,也闹了不少笑话,虽然依然球盲,但这是他第一次针对足球的动攻势,是的,他开始尝试了解足球,了解孟维的世界。所以从这里开始,他对孟维不再是单纯的调戏取乐,而是想了解他这个人。

    因为知道孟维喜欢足球,他也抓住了孟维的把柄,所以接下来的这一时期,他对足球的作用变得更加在意。

    所以在第二卷末两人初`夜之后的早上,欧隽坤起了个大早,一方面是他睡眠不好,生物钟的缘故早早就醒,另一方面他起来也是顺便把孟维的球衣藏起来,有些孩子气地想留住两个人的羁绊,否则以他在初`夜之前答应孟维的那样,以后两人就彻底陌路了。

    到了若即若离的第三卷,欧隽坤告诉孟维球衣丢了,想试探他的反应,孟维激动的反应有些把欧隽坤吓到,因为不是球迷,他无法理解这种朝圣的狂热和十年如一日的长情,虽然后来他成功把孟维骗上了门,也同时加深了解到,足球之于孟维有着非常刻骨铭心的意义。要想进入他的内心,要想博取他的好感,要想融入他的生活,足球,是一把利器。

    到了第四卷抑郁爆发的那段时间,他的直觉以及孟维和陆浩勋约着去踢球的事让他进一步知道了孟维喜欢足球的根源,这让他越发在意足球之于孟维的意义。到了第五卷,陆浩勋终于出场了,两人在侯成杰家里踢实况的那种亲密感和默契感彻底把他隔绝在外,这也大大刺激了他必须尽快拿下孟维的决心。两人交往后,他会因为陆浩勋送孟维Berni熊公仔而吃醋(实际上陆浩勋这个礼物送得不常理,这的确是个男人讨好意中人的举动,很暧昧,因为Berni熊公仔的目标市场就是小孩和女球迷),更会因为孟维崇拜陆浩勋买足彩的骄人成绩而风险投入与陆浩勋较劲。至此,他对于足球的了解、参与和渗透又深入了几分。去巴西出差,作为半球盲状态的欧隽坤,出于常识性的了解,回来时给孟维好心带了一件内马尔的巴西国家队战袍,他以为世界一流球队的一流球星战袍可以讨好孟维,就像孟维送陆浩勋卡卡的球衣一样。然而这一时期的他到底对足球还是处在浅层了解,作为拜仁和德国国家队的死忠球迷,得到和自己没啥关系的球星球衣其实是无关痛痒的(不过孟维对他的好意还是很感动的)。

    到了第六卷中后期,欧隽坤因为抑郁症的影响内心缺乏安全感,会时不时地钻牛角尖,尤其是异地出差,再加上之前孟维羽毛球赛后的突然昏厥,都让他十分放心不下,所以他们围绕着参加足球比赛有过一次激烈的争吵,他何尝不知道孟维喜欢足球,喜欢踢足球,只是他害怕人在万里之外的巴西,一旦孟维有个好歹不能第一时间回到身边。但他为了补偿孟维,还是预先准备给他惊喜,不仅赞助了慈善赛还给他准备了一叠VIP门派让他邀朋友一起参加,只是阴差阳错,张凡没有第一时间给孟维。后来两人都冷静下来后,终于达成共识,孟维才能安心参加比赛。

    比赛当天,欧隽坤又傲娇了一把,给孟维惊喜,到场观赛。做到这一步,可以说是整本书里他对足球态度转变的第一次质变。如果说之前的行为是讨好喜欢的人,为达目的步步为营,那幺现在亲临现场观赛并耍流氓干预比赛,实际上是一种原发性的“支持”态度。这也让孟维心里发甜。

    本文ENDING时的三场连环重头戏都和足球直接挂钩,先是欧隽坤陪孟维来拜仁总部,圆了孟维最初的梦想,接着给孟维惊喜,和拜仁签约做赞助商(赞助费用我没在文里透露,但是按市场行情粗略估算,签约两年,至少1千万欧元是肯定有的),最后在拜仁的场Allianz

    Arena和孟维一起观赛,并在拜仁得分后掏出孟维设计的戒指,郑重求婚。

    可以说至此,欧隽坤对足球态度的转变达到了极致的飞跃,尤其到了签约为赞助商的地步,不是单纯的行动,而是有投资,大投资,投资是有风险代价的。期间也有台词交代,他能认清拜仁一线队队员,假如不上心,对于球盲来说,是很难做到的。诸如此类的细节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而他对于足球态度转变的根源就是因为他对孟维感情逐步的加深。

    c.文里还有很多细节和线展现欧隽坤前后的不同,相信细心的读者再第二遍、第三遍读起时也能发现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