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重生娘子在种田

重生娘子在种田_分节阅读_751

御宅书屋备用网站
    “怎么会一样,她的儿子连进宫见她一面都不行,而我却是可以时时进宫探望您的,”齐文谡扯着笑道:“母妃放心,孩儿一定会赡养您的。”

    齐文谡扯开她的手,做下如此承诺后就大步离开,他怕,他怕留下后还是会忍不住怨忿,既然如此不如早点离开,也给彼此多留些情分。

    赵嫔看着渐行渐远的儿子,心内好似空了一角。

    她颤了颤嘴角,低声告诉自己,“我没错,我没错!都是龙子,凭什么他当得皇帝,我儿就当不得?都是女人,凭什么她做得太后,我就做不得?”

    外面的宫人却不惯着她的毛病,直接把人强送进佛堂。

    若不是看在秦王的面上,他们更加不客气。

    赵嫔被送入佛堂,秦王妃却是松了一口气,她还真怕这个婆婆住到王府里来,那可真的是会把家里闹得鸡飞狗跳。

    这位小婆婆心比天高,偏眼睛只看得到脚前的那一丁点利益,做的事是既粗糙又气人,她嫁过来后正经的婆婆还未训导她,她就先拿了架子。

    这倒没什么,嫁入皇家,上下两个婆婆,她早就做好了受委屈的准备,但她竟然当着宫人的面就教她要结交各大臣的家眷,这是有多没脑子?

    这样的人竟然能够在宫里生存下来,秦王妃不得不佩服出身世家的皇后娘娘,够涵养,够胸襟,同时也对齐氏皇室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

    这样的人都能在后宫里活下来,难怪太上皇登基至今从未听说过后宫有皇子夭折或妃嫔流产。

    秦王妃并不知道她的小婆婆还在抱怨这样的后宫环境,正因为争斗不盛才断了她许多的机会和儿子成龙的机会。

    她却没想过,若她生活在那样的宫斗环境下,自己只怕还没斗过一圈就阵亡了。

    秦王妃见丈夫有些郁郁寡欢,就上前温柔的道:“王爷,我给母妃准备了些东西,明儿我个送进宫去吧。”

    齐文谡摇头,“不用,等再过一段时日吧,等母妃情绪稳定下来再说,到时候我与你带孩子们进宫去看她。”

    秦王妃就笑着应下了。

    齐文谡若是不进宫,赵嫔连信息都传不出来,她没想到自己会落到这种地步,比宫里未生育过的嫔妃都不如。

    宫里生育有子嗣的妃嫔都被其子接出去宫里过了,没生育过的也被照顾得很好。

    新皇孝顺,就算太上皇只带走了皇太后,对留在宫里未生育的妃嫔也恭敬得很,新后每季度都会特别关照这些太妃太嫔。

    她虽然也在其列,但因为她是太上皇亲自下令在佛堂祈福,就算有新后和亲生儿子关照,底下伺候的迎高踩低的奴才照样不少。

    就算她只是住在佛堂,并没有失去人身自由,可以随意在皇宫里游玩,可现在谁都知道她不得圣心,是唯一一个虽诞下皇子却不能出宫荣养的妃嫔。

    赵嫔不知是悔是恐,反正对齐文谡越抓越紧,他只要有一天不来看她,她就有些情绪失控。

    齐文谡被她折腾的疲惫不堪,最后干脆只每月初一十五才带孩子进宫请安。

    后来外放时更是把妻儿都给带上了,赵嫔一下连进宫看望的人都没了,只有每年送进宫的节礼。

    赵嫔以为齐文谡是在躲她,报复她,不然他外放只带妾室便是,为何还要带上王妃和所有的孩子?

    但其实齐文谡不过是受长辈们的影响,四叔和范叔叔外放都会带上妻儿,他外放自然也要带上的。

    所以当他收到赵嫔因此而充满怨忿的书信时,他颇有些头疼的揉了揉额头,对王妃道:“往后宫里送来的信你自己看着就好,她要是有需要的就叫人给她送去,若是写了一些不好的话,你便不要理她了。”

    秦王妃应下。

    皇宫里久等不到儿子回来和书信的赵嫔越来越绝望,只能每日对着满眼慈悲的菩萨发怒道:“你不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吗,我每日念经求你,却从未见你救过我,满足过我。”

    不在身边的人实在很难让人记起,何况赵嫔于齐文谡一家还是那样的性情,所以他们一家日子都还过得不错,至少赵嫔对他们的影响很有限。

    关心儿子们的齐修远自然也收到了这些消息,他丢下信件,对依然跟在身边的暗卫统领道:“文谡已经长大了,朕为他做到这个份儿上已足够了,这样的信息不用再递过来了。”

    第1318章  论异心的养成(1)

    人到晚年就喜欢回忆早年间的事,四皇子齐文谧说不上后悔不后悔,但心里总是有股淡淡的失意的。

    看着大哥与众兄弟相扶相持,于他和老五却总有一股隔阂在,不过,若是在他和老五有异心的情况下,大哥还能心无芥蒂的对我们一视同仁,那才是有病,只怕不用他和老五想办法,其他兄弟和大臣都能把他拉下皇位。

    齐文谧总是会想起很小时候的事,那时真是天真无知啊。

    大哥有爱兄弟,所以虽然贵为太子却跟兄弟们很好,每日下学后都会亲自带他们玩一段时间。

    当然,这也与皇后的大度有关,不是每一个皇后都愿意嫡子与庶子这么玩的,就算是血缘关系的兄弟也一样,这在他成亲有了众多孩子后的深切体会。

    当时史家外祖还只是一个不入流的五品知州,上书房里有大哥和小熊堂哥镇压,谁也不敢欺负小的,一群孩子整天除了读书就是凑在一起闯祸,日子过得实在是太快活。

    母妃因为家弱位卑,从不让他与太子发生冲突,让他在上书房里唯大哥是首。

    他是太子,本来就是首,就算母妃不提,大家也都会听他的,但是母妃一日复一日的提醒,多少让他心里有些不舒服,但太子大哥的确对他们好,这点不舒服很容易就能被人忘却。

    年老的齐文谧躺在摇椅上想起年幼的事,仔细的甄别,发现真正开始变化的是四叔为父皇寻访名医奇药的当年。

    那一年发生的事实在是太多了。

    父皇突然中毒倒下,宫廷戒严,他正惶惶然时母妃悄悄地带他见了史家舅舅。

    史家舅舅五年前考中二甲进士,如今已入吏部历练,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品官,但因为他是二甲第八名,又入过翰林院,因此前途无量。

    史家舅舅一见到他就恭恭敬敬的跪下见礼,当时他不过是个八九岁的孩子,心里又因为父皇的突然倒下而惊惶,见舅舅一个大人对他如此恭敬,不免生出一种我也是大人,我能顶天立地的感觉!

    当时史家舅舅就是问父皇的情况,然而那时坤宁宫封锁消息,就是他也只知道父皇在朝会上晕倒,为何晕倒他却是不知的。

    史家舅舅就叹息道:“殿下,您是圣上之子,与太子是一样的,为人子者当以孝为先,圣上病倒,您不仅不能在旁服侍,竟然连陛下所患何病都不知道,实在是……”

    又道:“太子此举岂不是要陷你们于不义吗?”

    很简单的挑拨离间,但当时他既年幼又心慌,一下就中招愤怒起来了。

    太子哥哥也不过才十五岁,小熊堂哥只有十四,二哥更是年幼,但为什么连二哥都可以知道父皇的病情,自由出入坤宁宫,只他和诸位弟弟不行?

    他很不服气,因此开始处处留心坤宁宫,还跑到殿外闹着要见父皇。

    太子只当弟弟们是被皇宫的气氛吓到了,就算满脸疲惫也依然抽出空来安慰他们,承诺父皇不会有事,四叔很快回来。

    在年幼的齐文谧眼里,他一共有三个半可依靠的人,父皇和母妃算两个,太子算半个,剩下的一个就是如高山一般的四叔了。

    因此听到四叔快要回来了,齐文谧高兴了,问道:“到时候我就能进去看父皇了吗?”

    太子满眼怜惜的看着他点头,承诺道:“等四叔回来我就让你们进去看父皇。”

    彼时,齐文谧并不知道那是一种保护,中毒的父皇需要换血,太子是拒绝让几个弟弟验血的,因为他们都还太过年幼,换血多半意味着失去生命,所以一是为了封锁消息,二是为了保护他们,太子不许他们进入坤宁宫,也不让他们在附近徘徊,免得有人惦记起他们。

    毕竟,一个皇子再重要也没有一个皇帝重要。

    可惜等他想明白这一点后他已经在这条路上走得太远,牵扯太多,根本就拔不出来,退不回去了。

    知道四叔要回来了,齐文谧很高兴的去告诉母妃史嫔,史嫔却是面色微变,边往宫外递消息边搂着他道:“傻孩子,你四叔回来你高兴什么?他是站在你大哥那边的,他回来,那这天下就定了。”

    齐文谧傻乎乎的问:“天下定了不好吗?”

    史嫔复杂的看着儿子道:“天下定了你就没有机会了,孩子,你难道不想像你父皇一样伟岸威武,一呼百应吗?”

    八岁的小孩已过了懵懂期,就算齐氏皇宫没有那么多倾轧,皇子没有历代的皇子早熟,但八岁的他也已经懂得何为争位了。

    史嫔的脸隐在黑暗中,一字一顿的道:“都是龙子,你父皇还那么喜欢你,难道就因为你晚生了几年就失去了那个机会?孩子,你也有机会一御天下的,今日若放弃了,你以后难道不会后悔吗?”

    齐文谧张大了嘴巴,听见自己说:“可大哥是太子,李家是世子……”

    “傻孩子,你父皇不喜欢世家呢,他上位后对世家多有打击,连后宫选妃都是从三品官以下中选,世家更是排除在外,可见他有多不喜世家,而我们史家虽是小门小户,但你外祖父已是五品知州,再往上就是知府,以后调回京城,有母妃在,总会渐渐往上升的。”

    又道:“何况你舅舅还是二甲进士,他还做过翰林,以后有封侯拜相的可能,有他在你还怕没支持吗?”

    齐文谧承认,那一瞬间他心动不已。

    但很快他就摇头了,坚定的道:“父皇最喜欢大哥了,他不会让我当皇帝的。”

    史嫔摸着他的脑袋笑道:“傻孩子,喜欢和讨厌差得并不远,要是你大哥做了错事,你父皇自然不会再喜欢他了。”

    “可还有二哥和三哥呢,我这么小,父皇怎么会越过他们选我?”

    史嫔冷笑一声道:“你二哥有那么一个母妃在,你父皇不会选他的,何况他还是荣亲王夫妇教养长大的,只凭这一点你父皇就不会选他,而三皇子,他母妃徐嫔是个胆小如鼠的,他也一样,你父皇不会看上他的,何况,我儿可是有重臣支持的。”

    第1319章  论异心的养成 (2)

    史嫔说的重臣就是以严渡为靠山主动找上来的大臣。

    当然,身为右相的严渡不可能亲自出面表达态度,他不过是对史家表现出了友善,而此时正是大齐风雨飘摇时,他的这一个态度就很重要了。

    为史家,也为他这个四皇子拉拢了不少人心,也是那时候他才知道原来还有人投在了五弟门下。

    当然,他当时年纪小,只有八岁多,五弟就更小了,刚入上书房,连《三字经》都没有念完,显然是其母鲁氏做主的。